公告:
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 > 星创天地 > 星创资讯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
一个山区小县的农村创业样板
浏览次数:38 发表日期:2018-07-27

  烈日炎炎,记者走进闽江源头建宁,一股股农村创业创新热潮在莲乡大地各行各业涌动,发展出各种新业态。在溪口镇枫元村,黄勤建正在率领他的农机大军准备跨省作业;在文鑫莲业公司,因几名创业者的金点子而研发新品,填补市场空白的莲子蛋白粉即将上市;在濉溪镇高峰村,回归乡村创办民宿的聂清华把乡村旅游经营得红红火火……
  上个月,莲乡建宁传来好消息:农业农村部向社会推介了1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,建宁县榜上有名。
  一个小区小县,缘何能上榜全国典型范例?
  近年来,建宁县以做大做强“五子”产业为主线,以基地建设、园区创建、典型示范、政策扶持、项目带动为引领,探索出一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、生态绿色、特色引领的农村创业创新之路。全县累计投入农村创业创新资金3600万元,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  农民有动力
  走近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色的稻田,生机勃发的禾苗,一行高一行低,有序交替。“一行是父本,一行是母本,杂交水稻制种特有的现象。”枫元村党支部书记刘炳煌说,今年县里出台了《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村企合作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》,村集体代表全村制种农户与种子企业签订合作协议,技术由企业搞定,种植则由闽赣省际农机植保服务中心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。“以前制种一年到头在田里忙,现在只需看看水,下下肥,大家都说,现在种田很痛快。”接过话茬的正是闽赣省际农机植保服务中心负责人黄勤建,43岁的他已是一支拥有机耕机、插秧机、植保飞机、收割机、烘干机、田园搬运机等各类机械960余台(套)的农机大军的“领头雁”。去年作业面积达20万亩,相当于全县28万亩耕地的三分之二。他们还把业务拓展至江西省和省内周边县市。
  在建宁县副县长沙陈龙看来,以这支农机大军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,不但改变了延续多年的耕作方式,把制种农民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,更对整个制种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。
  建宁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,制种产业覆盖全县9个乡镇,面积14万亩,年产杂交水稻良种3100万公斤。全国每十粒水稻种子有一粒来自建宁。制种平均亩产值3000元,比种粮高出不少,因此农民大都把地留着自己种,不愿意流转。全县2.95万户农户,有2.35万户从事制种,户均面积不足7亩。小而散的经营主体面临着劳动力老化,产品质量欠佳,抗风险能力不足,缺乏议价能力等一系列问题。
  建宁把培育规模化、集约化、组织化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。
  黄勤建正是这样的人选,2013年底,他买来了当地第一台烘干机,在解决自家的晒粮难题之余,尝试为其他农户提供烘干服务。此后,他的农机越来越多,品种越来越丰富,还成立了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。2015年,在农业部门的促成下,建宁县以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,把全县较强的6家农机合作社和6家农业植保合作社整合,成立闽赣省际农机植保服务中心。
  “机械化作业每亩成本可以降低近600元,购买服务种田大家都觉得值。”黄勤建说,目前,建宁县农机总动力达16.5万千瓦,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.3%,机械化水平居于全省领先地位。
  眼下,在建宁县,不仅是黄勤建,越来越多创客进入农业领域寻找机会,并迅速成长。目前,建宁共有各类新兴职业农民1200人,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17家,家庭农场227家,辐射带动转移就业2.8万人,其中5000多人进入电商领域从事农产品销售。
  产业增效益
  农村创客进入产业链淘金已是大势所趋,然而创业之路绝非坦途,如何让他们走得更顺畅?
  “目前市场上的蛋白粉大多是大豆制成,用莲子作为原料还是空白。”走进文鑫莲业公司,项目经理黄允华向记者展示了即将上市的莲子蛋白粉。这款产品的创意来自于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小型创业团队。
  黄允华说,近年来,许多返乡大学生、小作坊、小微企业进入莲子产业“淘金”,在从事莲子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,产生了许多好创意,可他们凭一己之力很难变成现实。
  2015年,文鑫莲业成立“鑫众星创天地”,初衷是以此为桥梁,一头连接院校科研力量,一头为“莲子创客”提供培训、工商注册、创业交流、融资对接服务,让创业之路更顺畅。2016年底,鑫众星创空间入选全国首批星创天地。
  创客进驻后,把莲子蛋白粉的想法与文鑫莲业沟通后,得到了高度重视。文鑫莲业牵头与农林大学对接,专家对莲子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,建宁莲子的氨基酸含量超过20%,验证了这个想法的可行性。目前,莲子蛋白粉生产线已安装完成,进入试生产阶段。
  种子龙头企业禾丰种业公司旗下的禾丰星创天地,目前也建立起一支由技术专家、天使投资人、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,为入驻的23家创业企业、团队提供创业服务。其中有3家表现出极强的成长性,以建宁丰农种子专业合作社为例,销售收入从入驻前的236万元提高到目前的1300多万元。
  截至目前,建宁涌现出创业创新带头人148个,建成农村双创团队123支、创业创新园区(基地)6个,众创空间6个、孵化基地2个。
  “在农业从大到强的过程中,农村双创至关重要。下一步,建宁将紧紧围绕‘五子’特色优势产业,在加快一二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,从人才、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,形成‘政府推动、企业主动、市场拉动’的良性互动格局,真正把‘五子’特色优势产业从大变强。”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说,为了让创客之路更顺畅,建宁专门成立特色产业双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设置双创发展专项资金,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支持农村双创。
  乡村有活力
  “村里的人回来了,村子又‘活’了。”站在6栋崭新的木屋前,聂清华感慨道。
  44岁的聂清华是濉溪镇高峰村人。高峰村,位于素有“八闽第一峰”之称的金铙山北麓。金铙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为保护生态资源,山上的村民陆续搬下山,聚居在现在的高峰村。聂清华家也是如此。
  搬迁后,生活便利了,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。高峰村被称为“石头村”,村里人均耕地只有0.6亩,而且面积小、石头多。2006年,村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。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,村里留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少。
  聂清华到城里,开过酒店,承包过食堂,但她始终觉得“在外面漂着,心里没底”。
  后来,村里抓住闽江源头的优势发展旅游,有了漂流和“高峰古道”。聂清华“嗅”到了新商机。她带头回到村里做起了农家乐旅游餐饮,挖到第一桶金。2011年,她和丈夫花60多万元盖了一幢洋房。3年后,他们将房子改造成为村里第一家民宿。一楼用来作农家乐,二楼、三楼作民宿,旅游旺季经常不够住。
  “大家富才是真的富。”聂清华于2014年牵头注册成立了建宁县高峰清华农家乐专业合作社,带着村民们一起经营民宿和农家乐。几年下来,这个800多人的小村庄每年旅游收入高达数百万元。聂清华被国家旅游局授予“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”称号。
  “农村创业关键要有效益。”在聂清华看来,山还是那座山,田还是那块田,不同的人,不同的观念,带来不一样的经营方式和更高的收益,使农村的资源价值得到再认识,农业的多种效益得到再开发。
  “建宁好山好水适合做农业,但不能就农业搞农业。”郑剑波表示,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,近年来,建宁着力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生态工业、休闲农业、观光农业等,有效延伸了产业链,实现了效益倍增效应。到2020年,以“五子”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。